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献礼“七一”:百年大党 领航新征程

104年,中国共产党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同走进红色地标,聆听革命故事,一起祝福党,祝福祖国!

分享到:
图文滚动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5-06-30 17:42
    104年,中国共产党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同走进红色地标,聆听革命故事,一起祝福党,祝福祖国!
  • 中新网记者孙琳茹
    2025-07-01 09:14
    烟雨南湖,一叶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临近结束时,租界巡捕突然闯入,为了安全起见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嘉兴南湖的这艘船上完成了的最后议程。因此,这条烙印下红色印记的小船,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代表了伟大革命精神的萌发。
  • 中新网记者孙琳茹
    2025-07-01 09:15
    作为党的创建史上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闪光点,“红船精神”2005年被提出,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凝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力。
  • 中新网记者孙琳茹
    2025-07-01 09:15
    100多年过去了,这艘红船依然驻留在嘉兴南湖上,络绎不绝的瞻仰者倾听它的深情所说,给大家强烈感受到革命先辈创建伟业的艰辛。
  • 中新网记者李秋莹
    2025-07-01 09:17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位于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上海市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纪念馆所在的联排式石库门旧式里弄建筑始建于1915年,次年竣工。
  • 中新网记者李秋莹
    2025-07-01 09:19
    走进序厅,一座栩栩如生的主题雕塑出现在眼前。四名雕塑人物分别代表工人、农民、青年和妇女,喻示着在党的二大诞生的“民主革命纲领”大旗的指引下,工农青妇运动蓬勃开展。
  • 中新网记者李秋莹
    2025-07-01 09:22
    涵盖“开创与探索”“旗帜与道路”和“实践与发展”三部分。中共二大在党的创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
  • 中新网记者李韵涵
    2025-07-01 09:58
    各位中新社、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今天的直播,刚刚上海分社的同事带大家走进中共二大会址,了解党史上多个“第一”,而我们现在将带大家走进共和国的摇篮——江西瑞金,在这里领略中国共产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
  • 中新网记者李韵涵
    2025-07-01 09:59
    在电视剧《追风者》中,男主角魏若来的深情独白:“我要去瑞金,去走我哥走过的路......”点燃了许多年轻人对瑞金的向往。
  • 中新网记者李韵涵
    2025-07-01 10:01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瑞金成为红色首都,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 中新网记者李韵涵
    2025-07-01 10:02
    通过今天的直播,我们了解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故事,相信大家对那段历史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将把画面交给陕西分社,一起感悟延安精神,我们下次直播再见。
  • 中新网记者梅镱泷
    2025-07-01 10:36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开裂的办公桌、简单的靠背椅、老旧的笔筒和油灯……这一切仿佛把人们带回到历史现场,亲身感受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
  • 中新网记者梅镱泷
    2025-07-01 10:41
    回望历史,杨家沟村这个普普通通的陕北小山村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 中新网记者梅镱泷
    2025-07-01 10:42
    这片红色沃土上的一草一木、一墙一院,无不诉说着革命故事,见证着红色精神的孕育和传承。
  • 中新网记者梅镱泷
    2025-07-01 10:44
    时光飞逝,历史的尘烟散去。今天的杨家沟革命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正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游客。
  • 中新网记者李盈
    2025-07-01 11:32
    各位中新网的网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献礼七一:百年大党 领航新征程”湖南站直播现场!我是中新网记者李盈。现在我所在的位置是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曾在第一师范学习、工作长达八年,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第一师范也因此被誉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第一师范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革命人才。在这里,我们即将开启一场穿越百年党史的沉浸之旅。接下来,就跟随我的脚步,一同聆听“红色摇篮”里的百年记忆!
  • 中新网记者李盈
    2025-07-01 11:32
    第一师范是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母校,也是他们萌发共产党人初心的地方。这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第一师范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 中新网记者李盈
    2025-07-01 11:3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师人为建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党的一大十三位代表中,第一师范就有三位——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中共一大结束后,毛泽东返湘创办了我党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何叔衡、李达、郭亮、夏明翰等都曾在自修大学学习或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断肠明志的红三十四师长陈树湘就是湖南自修大学的学员,是毛主席的学生。1921年10月,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共湘区委员会相继成立,毛泽东均担任书记,这是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和省委组织。1922年冬,毛泽东辞去在第一师范的所有职务,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 中新网报道
    2025-07-03 11:21
    本场直播到此结束,感谢观看,再见!
  • 没有更多内容了

边看边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