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时政
财经
东西问
国际
社会
理论·评论
大湾区
华人
文娱
体育
教育
健康
法治
生活
同心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带一路
中国侨网
中国新闻周刊
国是直通车
视频
直播
创意
图片
专栏
各地
安徽
|
北京
|
重庆
|
福建
|
甘肃
|
贵州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河北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黑龙江
|
江苏
|
江西
|
吉林
|
辽宁
|
内蒙古
|
宁夏
|
青海
|
山东
|
山西
|
陕西
|
上海
|
四川
|
天津
|
新疆
|
兵团
|
云南
|
浙江
搜 索
即时
时政
高层
|
人事
|
反腐
|
深度
|
两岸
|
科教
|
军事
东西问
中外对话
|
世界观
|
广角镜
|
Z世代
|
洋腔队
|
舆论场
|
新漫评
|
思享家
|
会客厅
|
研究院
|
问西东
财经
宏观
|
产经
|
中国新观察
|
三里河
|
民生调查局
|
中新财评
|
商业风云录
|
智库
|
公益
国际
世界观
|
国际识局
|
国际人物
|
国际热评
|
新漫评
|
国际视野
社会
热点追踪
|
中新真探
|
新闻浮世绘
|
中新法治
|
第一现场
大湾区
港澳
|
风向标
|
快车道
|
青年说
|
专家建言
|
湾得福
|
Video
|
湾区MAP
健康
大医生来了
|
医学的温度
|
医药新观察
教育
法治
生活
华人
同心圆
统战要闻
|
统战时讯
|
各地统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传承
|
政策法规
|
学术动态
|
地方实践
|
国际传播
一带一路
热点聚焦
|
深度访谈
|
各方关注
|
海外视角
|
项目动态
|
丰硕成果
文娱
文化漫谈
|
艺苑大观
|
收藏考古
|
星闻联播
|
影音综艺
体育
独家视角
|
绿茵赛场
|
篮坛竞技
|
综合其他
|
视频播报
视频
热点
|
国内
|
社会
|
国际
|
军事
|
文娱
|
体育
|
财经
|
港澳台侨
|
微视界
|
洋腔队
|
Z世代
|
澜湄印象
|
中国风
|
中国新视野
图片
中新画报
|
国内
|
社会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港澳台侨
|
凡人歌
创意
理论
直播
专题
专栏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暂没有相关视频,敬请期待
国新办就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18日上午10时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分享到:
图文滚动
30秒自动刷新
60秒自动刷新
刷新
中新网报道
2025-04-17 15:3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18日上午10时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16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周建设: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我们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女士,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先生。
现在,我们先请谢少锋先生作介绍。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17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谢少锋: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安排,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积极会同各地区、各部门从头抓紧、靠前发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我们推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快落地,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特别是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拉动作用突出。前两个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近1.9万亿元。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6.3%,“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工业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预期提振、效益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2个月扩张。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18
谢少锋:
二是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我们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工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人形机器人、无人机、X荧光光谱仪、AI智能体、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标志性产品取得突破。技术交易市场发展活跃,全国技术合同实现16.8万项,成交额超过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重点工业领域规模化部署加快,“人工智能+”等创新产品加速突破,AI手机、AI电脑、AI电视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不断走进千家万户。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提质增效,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些类型的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扎实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氢能等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19
谢少锋: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共赢;坚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高标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以优质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坚持高质量供给,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持工业经济向稳向好发展势头。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20
周建设:
现在大家可以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2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刚才发布人介绍到,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局平稳,我想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28
谢少锋: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一季度工业经济总体实现良好的开局,切实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总体来看,呈现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重点行业稳中提质、大省大市稳中向好三个特点。
第一,主要指标稳中有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5%,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了1.9个和0.5个百分点,产业的结构也持续优化。工业品出口保持韧性,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7%。企业转型发展提速,食品、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技术改造投资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截至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较上年底增加了0.7万户。
第二,重点行业稳中提质。装备制造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了整体工业生产增长3.5个百分点。在“两重”“两新”等政策的支持下,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这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10%以上增长。原材料制造业的效益明显改善,前两个月的利润同比增长15.3%,其中有色金属行业的利润增幅超过了20%。消费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平稳增长,在节日效应和市场刚需带动下,农副食品、纺织等行业生产加快,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等行业增速超过了10%。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32
谢少锋:
第三,大省大市稳中向好。各地区靠前发力,多地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在强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促进供需对接、加强助企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重点地区拉动作用突出,挑大梁的作用充分发挥。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了正增长,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多个工业大省的增速超过了8%;湖北、河南等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烟台、大连等工业大市工业增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着力扩大需求、培育动能、稳定预期、防范风险,激发活力,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效,巩固回升向好态势。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32
中国电子报记者: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如何看待今年一季度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哪些亮点?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33
谢少锋:
谢谢你的提问。请我的同事谢存同志来回答你的问题。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34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 谢存:
谢谢你的提问。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1-2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18965亿元,同比增长9.9%,保持平稳增长;软件业利润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10.7%。
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购新补贴扩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需求有效提振。在补贴政策、AI终端等拉动下,我国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热情走高,带动电子整机生产和销售加快,一季度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8532.2万台,同比增长9.6%;电视机出货总量达到884万台,同比增长4.7%,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1-2月5G手机出货量4161.9万部,同比增长7.6%,国产品牌手机尤其受消费者青睐,出货量占比85%。整机销售热潮也带动了上游电子元器件产量小幅增长,一季度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和3.5%。
在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政策协同发力,投资热情高涨。各地纷纷抓住“两重”“两新”政策契机,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上海、广东等地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34
谢存:
在软件生态建设方面,开源潜力持续迸发,赋能千行百业成效初显。全国10余个省(市)创新开源支持举措,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工具,积极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创新产品推荐等方式支持开源项目孵化和商业落地。开源鸿蒙(OpenHarmony)生态边界持续拓展,社区共建单位超70家,先后落地“矿鸿”“电鸿”“移鸿”“警鸿”等系列产品,搭载设备数量超过10亿,助力能源、金融、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加快构筑万物互联的数字底座。开源欧拉(openEuler)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开源模型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现先进模型、参数权重、推理逻辑和工具链条的全开源,让开发者从技术“消费者”转变为“共创者”,有力推动了技术平权,打开了人工智能商用的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技术驱动、应用牵引,继续强化优质电子信息软硬件供给,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持之以恒推进软硬件技术攻关,加强消费电子典型应用案例和试点示范优秀成果宣传推广,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鼓励各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开源、贡献开源、使用开源,加快打造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软件生态。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47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引发了广泛讨论,如何评价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形势?工信部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47
谢少锋: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正如你所说,最近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火爆“出圈”,激发了全社会应用热情和创新的活力,这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突破的现状。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成效突出,亮点纷呈,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第一,产业基础不断的夯实。我国已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的产业体系。算力规模居全球的前列,建成钢铁、煤炭等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国产大模型登顶全球主流开源社区下载量的榜单,创造了“中国速度”。
第二,产品装备加速迭代。国产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产品已超百款,实现了“智”变升级。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已经实现了“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正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既能演杂技、扭秧歌,也能搬重物、拧螺丝,在制造场景加快落地,例如辅助汽车生产线装备作业、助力智能分拣搬运等。
第三,应用赋能扎实推进。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我们在地方调研的时候,在典型案例征集遴选中发现,北京一家平板显示企业利用大模型一键生成排产计划,产线排产的时间降低了75%。沈阳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借助大模型推动公益设计自动化,带动生产效率提升40%。我们正持续开展赋能“深度行”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平台,推动供需企业精准对接,引导行业智能化转型。
第四,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我们通过部省协同推进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央地共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融合作,联合财政部设立了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资项目。强化标准引领,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累计共制定了40余项行业关键标准和10余项国际标准。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目前已累计培育了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48
谢少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供给,组织人工智能副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的数据集,夯实基础底座,推动“智能产业化”;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持续开展赋能“深度行”和典型案例的征集,遴选“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要推动“产业智能化”。同时,要建生态,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发挥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的研制,加强人才引育,伦理治理和国际合作,持续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49
人民网记者:
我们关注到,近期,工信部发布了首批的中国消费名品,这对加强优质消费品供给、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在相关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提振消费方面,下一步工信部有哪些工作考虑呢?谢谢!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49
谢少锋:
谢谢你的提问。请陶青同志来回答你的问题。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50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陶青:
谢谢你的提问。消费品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1/4,是工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一季度,规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去年全年提升0.7个百分点。1-2月规上消费品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较去年全年提升0.1个百分点,行业发展态势整体稳中向好。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这是增加优质供给、提升消费品质的重要举措。我部积极贯彻落实,近期发布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聚焦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从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赋能力等多维度进行价值评价,包含跨越世纪的历史经典11个,国际领军的时代优品75个,时尚消费的潮流新锐7个,为消费者甄选优质产品提供权威参考。区域品牌聚焦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分布在全国25个省份,比如说,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兰州牛肉拉面里加一点镇江香醋,来一杯宜红工夫茶、中宁枸杞水,享受优质名品带来的优质体验。
中新网报道
2025-04-18 10:52
陶青:
后续,我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提振消费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着重抓好“三升”:一是供给端促进产业升级,发布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系统开展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组织举办消费名品大会,以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二是消费端促进市场升质,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荐“人工智能+消费”典型案例,积极打造提振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有效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三是环境端促进消费升温,组织开展消费名品全国行、纺织服装“优供给 促升级”“吃货季”等促消费活动,协同有关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着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满意度,筑牢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谢谢。
加载更多
相关直播
国新办就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新办就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新办就2025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新办就提振消费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相关新闻
工信部:推进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等标准研究
工信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都具备脚踏骑行功能
工信部:1至2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上升
边看边聊
收藏文章
登录
有事没事说两句...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取消上传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 [
京ICP证040655号
]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 [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
]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10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