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行走的思政课 | 在《沙家浜》故事发生地感受军民鱼水情

现代京剧《沙家浜》,使人们记住了机智勇敢的郭建光、阿庆嫂等人物形象,和无数经典的唱段。这部作品取材自抗战期间,在江苏阳澄湖畔的小渔村,当地老百姓为保护受伤的新四军战士,与日伪军斗争周旋的真实故事。跟随直播,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原馆长顾永忠上一堂思政课,感受军民鱼水情。

分享到:
图文滚动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3-11-14 14:32
    现代京剧《沙家浜》,使人们记住了机智勇敢的郭建光、阿庆嫂等人物形象,和无数经典的唱段。这部作品取材自抗战期间,在江苏阳澄湖畔的小渔村,当地老百姓为保护受伤的新四军战士,与日伪军斗争周旋的真实故事。跟随直播,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原馆长顾永忠上一堂思政课,感受军民鱼水情。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07
    秋日,一丛丛高大的芦苇一望无际,将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纵横的河浜变为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80多年前,一批新四军战士穿梭于沙家浜的芦荡之中,与当地爱国群众一道,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12
    这段故事,也随着戏曲《沙家浜》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原馆长顾永忠和纪念馆金牌讲解员杭舟一道,了解戏里戏外的沙家浜。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12
    通往纪念馆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组人物雕像,两旁还有两面浮雕墙。雕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戏曲《沙家浜》中的人物郭建光和阿庆嫂。浮雕墙则记录着抗争时期真实的沙家浜故事。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14
    1939年,叶飞将军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抗日到达唐市、横泾一带,依靠水网湖荡密布、交通闭塞的自然条件,开辟了以阳澄湖东唐市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在当地老百姓的协助下,与日寇开展坚决的抗争。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16
    1939年秋至1940年春,江抗西移,一批伤病员因故未能一道转移。在留下来的新四军战士中,以夏光、刘飞等为骨干,配合当地抗日武装,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组建了江抗东路指挥部特务连。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17
    在新“江抗”成立的一年时间内,共经历大小战斗47次,击毙日军147名,伪军357名,打伤日军113人、伪军433人,生俘伪军298人。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19
    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中,一件件文物详细记叙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同仇敌忾的抗日故事。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19
    新四军战士与沙家浜群众的英雄事迹没有被忘记。1943年,讲述新江抗故事的歌曲《你是游击兵团》诞生。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20
    以此为开始,1957年,崔左夫创作了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36名伤病员斗争纪实》。1958年,由文牧执笔创作的革命现代戏《碧水红旗》(后更名为《芦荡火种》)。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22
    由著名作家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芦荡火种》被改编为京剧《沙家浜》。在之后的岁月中,相应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等先后诞生。沙家浜的故事也为广大民众所了解、经久流传。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39
    80多年过去,行走在今天的沙家浜镇,我们依然能找到很多革命先烈留下的痕迹。沙家浜的故事并没有远去,至今仍激励着后来者不忘来时路,踔厉奋发新时代。
  • 中新网记者钟升
    2023-11-15 13:41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感谢观看,再见!
  • 中新网报道
    2023-11-15 13:46
    本场直播到此结束,感谢观看,再见!
  • 没有更多内容了

相关直播
相关新闻
边看边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