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文明的坐标 | “汉代三绝”有多绝?在徐州博物馆看两汉文化

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被称为“汉代三绝”,龟山汉墓中楚王棺室墙上为何会出现作拱手迎宾状的影子?被称为“石上史诗”的汉画像石刻画着怎样的故事?汉兵马俑复刻了一支怎样的威武之师?承载两汉文化的“汉代三绝”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谜题。走进徐州博物馆,一起感受“汉代三绝”的魅力。

分享到:
图文滚动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2-07-28 18:00
    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被称为“汉代三绝”,龟山汉墓中楚王棺室墙上为何会出现作拱手迎宾状的影子?被称为“石上史诗”的汉画像石刻画着怎样的故事?汉兵马俑复刻了一支怎样的威武之师?承载两汉文化的“汉代三绝”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谜题。走进徐州博物馆,一起感受“汉代三绝”的魅力。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4:11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的现场直播。我是记者唐娟。史学界一直有这样一句话,明清文化看北京,秦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此刻我和我的同事张传明在江苏徐州博物馆,今天中国新闻网的专题直播文明的坐标将带着大家打卡徐州。一起来探寻"两汉文化看徐州"究竟看什么?为什么是徐州?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徐州博物馆的副馆长刘照建老师,请他来为我们答疑解惑。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4:12
    说到汉墓,我们在博物馆里感受的不够真切,接下来,请我的同事朱志庚老师带大家到今天仍然有着许多不解之迷的龟山汉墓去探迷。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13
    游客一走进南甬道,就会看到一束红色的激光射线从里面射出来。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激光线与甬道壁面几乎平行,精度居然达到了1/16000。龟山汉墓有南北两条甬道,两条甬道相距19米,经测量,水平面高低的误差不超过8毫米。2000多年前古人在没有开山设备和定位系统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浩大、精细的工程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也成了龟山汉墓的第一个难解之谜。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16
    这个地下宫殿由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米。这些工艺却出自西汉中期,全靠手工开凿。根据墓葬的工程量专家推测,同时施工,昼夜不停地工作,整座地宫至少需要耗费10年的时间才能打凿完成,但是像这种狭窄的甬道,两个人并肩行走都很困难,最多容纳两名工匠同时施工,刘注在位仅为12年,那么当年工匠们是如何快速、精准地打造出整座地下宫殿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17
    进入地宫时,大家透过现代的玻璃栈桥可以清晰地看到2000年前工匠们修凿的排水系统,整套排水系统考虑周全、设计科学,而且独具匠心。排水槽贯穿了整座地宫的墓道、甬道以及15间墓室。专业测量人员发现各位现在所处的位置,比甬道口高出了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倾斜。这种既科学又合理的设计,以至于现在的雨季这里还是依靠两千年前留下的排水系统来排除墓室内的积水。古代的工匠如何建造出来的呢?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真所谓是又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18
    前殿是刘注用于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场所,也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中间的擎天柱,高大粗壮气势雄伟,高4米、宽1米。它象征着楚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和高大威武的形象。而且据专家测量,这根擎天柱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两条甬道的中轴线上,这根石柱的立脚点正好是整座龟山山体的中心点。工匠们在暗无天日的山腹内,究竟是利用了什么样的工具、手段来进行勘测的呢,就连我们的专家们也是不得而知,难以置信。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19
    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形状貌似一位老者,身着汉服、面东而立、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之状,被称为“楚王迎宾”。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这无疑给汉墓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20
    在楚王夫人的礼乐器具室,拱形的屋顶之上呈现很多凸起来的小石包。考古专家说,当时人们认识宇宙的知识非常有限,天圆地方。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照明的灯盏,还有人认为是象征着楚王刘注上应天星,但细考之,都不能自圆其说。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22
    南北两条甬道几乎平行,平行夹角仅为20秒,精确度为1/16000。如果我们把龟山作为起点,将南北两条甬道向西延伸,两条甬道要在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会相交,西安是当时的政治首都长安。这两个甬道是我国现今发掘墓葬中精度最高的甬道。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23
    地宫最外侧的一块残缺的塞石原件上方留有48个文字,字体为汉隶。
    《第百上石》全文是:“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椁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意思是:我虽贵为楚王,但可以向天发誓墓里没放任何宝物,只有我的尸体和棺材,如果你有幸看到这段话,只会为我感到悲伤,没必要挖我的陵墓了。不论此文出自刘注本人,还是当年工匠随意为之,都会让后人贻笑大方。也许这正印证了我们常讲的那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
  • 中新网记者朱志庚
    2022-07-29 14:24
    各位网友,参观完地宫以后,我们现在来到塞石广场。这些塞石全部是塞石原件,每块石头平均长度是2.3米,重量达6吨以上。地宫南北甬道各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石块间接缝紧密。塞石是用来填充两条甬道,防止盗墓的。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4:44
    从狭义上来说,汉文化是一个历史与区域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两汉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汉文化指的是汉民族的文化。汉民族文化,是在汉朝形成民族统一性基础上形成的,这个文化是由占大多数人数的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4:50
    中华民族不仅有一部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有一个图像呈现的世界。汉画像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审美的意识形态,包含着汉民族文化的原型结构,更接近民族精神的核心。汉画像是我们了解汉文化最直接、最直观的渠道--艺术。广义的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器装饰、铜镜纹饰、器物绘画或雕刻等。狭义的汉画主要指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4:59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包括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内容,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4:59
    汉陶其特点是做工细致,造型逼真,但是比例较小,一般的陶俑高度为30公分,其跪俑高度不足20公分。尽管比例较小,但是数量之多,阵容之大,同秦兵马俑相比,更为壮观。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5:04
    现在很多年轻一代喜欢学习汉礼,穿汉服来表达我们的文化。汉服热也折射出我们当下的年轻人对我们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今天我们在徐州探源两汉文化,我们也特别邀请到汉文化系列活动和汉式婚礼推广者冯鹏飞老师。请他带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出原汁原味的汉式婚礼。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5:13
    华夏民族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礼记》说,“昏礼者,礼之本也”。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在汉民族传统中,婚礼被理解为天地、阴阳、乾坤等世界秩序及人伦之本的实现和完成,被赋予了信仰的意义。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5:14
    礼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婚礼则规范着夫妇相处之道,并反映了华夏民族对夫妇、天地、阴阳、乾坤等关系的本质理解。夫妇之道正是汉式婚礼的核心义理。因此汉式婚礼绝不只是聚会、宴饮、取乐,更不可轻慢与亵渎,它是伦理哲学的一场庄重宣告。
  • 中新网记者唐娟
    2022-07-29 15:15
    汉式婚礼是以古典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新兴、时尚的婚礼形态。汉式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
  • 加载更多

相关直播
相关新闻
边看边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