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清华学子与乡村建设的相互成就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高凯)2017年10月,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模式,形成长期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站点网络,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和组织建设五个方面助力乡村发展。
至2021年6月,工作站已于全国15个省市设立25个站点,共计2800余人次依托站点开展服务工作,改造设计完成闲置房屋2.5万平方米,辐射服务10万余名村民;工作站引入政府及企业各项建设投资近2亿元;依托各站点开展了诸如福鼎“共生计划”、文登“新村民计划”等特色产业培育与社区发展活动。
工作站以共赢形成强劲动力迅速茁壮发展,针对这一有效助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模式,该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弘于日前接受本网记者专访,介绍了工作站中清华学子与乡村建设的相互助力。
“我们最初谋划工作站模式,正好赶上十九大召开,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当时我正带着学生们在云南参加一个乡村更新项目的设计竞赛,面对乡村的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大量建筑闲置废弃的状况,我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应该去做更有持续性、更加深入的乡村实践工作。”张弘说。
他表示,创立工作站最初的想法正是希望为乡村引入更多高校人才资源,激活乡村闲置的丰富资源。
“未来的乡村振兴是持久战,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还有30年,其中乡村无疑是着力的主战场之一,所以我们最重要、最迫切的是去建设根据地,扎根到乡村,持续地参与到乡村发展进程中去,工作站还将成为一个个的观察研究点,持续跟踪一个个乡村的逐步发展历程,见证乡村逐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张弘说。
据张弘介绍,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投入,工作站数量上的最初设定是20个左右,“但事实上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跟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建了25个站点。”他透露,目前各地申报踊跃,希望建站的申报数量已经过百。
对于工作站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张弘直言,多赢的机制在实践中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在建站的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协同特别重要,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二是村里百姓的欢迎和认可,三是参与的师生团队有热情、动力和凝聚力,愿意持续地去为当地做贡献。工作站开始建设实施以来,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我们才有信心进一步去推动站点建设,扩大规模。”
张弘介绍,对于工作站而言,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度非常重要,比如第一个阶段是站点的建设以及队伍的建设,地方政府、百姓与参与师生三方互相之间要达成一些共识,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
“这个阶段一般是两年左右,在两年中,清华师生还有校友的这些团队的力量要凝聚起来,深度融入乡村。”
第二个阶段要围绕五大振兴,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地去选择一个切口或者说一个突破点,重点着力,逐渐形成人才、产业等方面有所成效的发展模式。
张弘表示,第三个阶段要求在前面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工作站的辐射范围,兼顾其治理、文化,生态宜居等方面,逐步向五大振兴的总体目标迈进。
对于工作站的最终规模,张弘指出,“我们目前的想法还是不宜建太多”。“工作站未来的选点,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做到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全覆盖,二是考虑站点的相对均衡,以及代表性,从文化、民族、地域、气候等方面,能够相对完整地呈现各个方面的特征,未来站点估计总量应该是在四十至五十个。”
张弘介绍,如今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参与其中的既有在校师生,也有毕业之后的清华校友。
他举例称,比如威海文登站的地方站长,就是清华建筑学院毕业的一位博士。“在地方创业或就业工作的校友,对工作站模式非常认可和支持,认为这也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平台,非常愿意加入到团队中。”
“校内参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寒暑假的实践,大规模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乡村服务。”张弘介绍,今年寒假的实践,工作站招募约70个支队,近1000人,这1000人中有40%是老队员。
“老队员每年带着队伍去到同一个地方,他们对地方的熟悉,对其需求的深度了解,可以很好、很有效的助力在当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工作。”张弘说。
第二方面是师生的日常的工作,“除了在当地集中开展工作以外,实践团队在学期中也在持续的推动工作,比如非遗文化的挖掘和提升,包括一些村民的民宿改造,或者是一些环境提升等具体项目,学生们按项目在日常学期中不断地推动工作,通过远程方式,或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到地方,不断推动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工作站不仅将人才引入乡村促成的乡村的发展振兴,对于参加项目的清华学子本身的学业也大有裨益。张弘介绍,工作站的相关内容跟教学的结合已经越来越紧密,清华建筑学院在今年甚至申报设立了乡村振兴方向的专业硕士。
“今年第一次招生已经结束,明年9月就入学,这个方向的硕士的培养计划里要求至少一年是要在工作站培养,参与地方建设,从地方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中去选择研究论文的题目,并展开研究。”张弘说。他表示,这一专业硕士项目从建筑学院作为试点,培养模式若得到认可,则下一步培养对象将会进一步扩展到其他专业。“工作站将来会变成硕士培养基地,进一步保证有人才常年在地方开展工作。”
此外,张弘介绍,清华建筑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已经连续4年以工作站为题目开展,共培养了22位乡村振兴方向的毕业生,“工作站到现在有8个站点是通过学生毕业设计实现的,可以说这些学生在还没有走上职场,在学期间就已经完成了人生第一个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在当地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高校的主要职责,包括人才培养,也包括社会服务,工作站模式,正是把这两点跟国家、地方的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我认为这是它的最大特色。”张弘说。
他表示,工作站未来会在当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校友加入进来,带来更多的产业和资源,也会着力去推动创新创业项目,逐步引导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把他们跟地方资源项目结合起来,把工作站打造成乡村双创平台,事实上,我们现在在工作站平台上已经注册了8家公司,这在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的同时,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发展,建设家乡。”
张弘介绍,清华大学正在推动组建一个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我们想进一步总结工作站的模式经验,向更多的高校去推广,把它做成一个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同时又能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新机制。”(完)
- 专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15:53:01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