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岐黄”追梦人 | 你好!我来自1999
2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一股温暖的春风,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为澳门和内地青年铺开了崭新的发展舞台。从1999到2024,踏着时代浪潮,他们身处不同的经纬坐标,却有着相近的梦想、共同的期待;他们满怀憧憬“双向”奔赴,在广阔天地中交往交融、书写精彩。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在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的指导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双城双人系列融媒体报道《你好!我来自1999》,讲述澳门青年与内地青年同心同向的奋斗故事,记录澳门与内地共荣共进的生动实践。
在南湾湖畔隔岸望去,目力所及,便是与澳门仅一江之隔的横琴,濠江水在澳门和珠海之间涌动流淌,将两座城市紧紧相拥。
1500公里外,祖国方向的北纬32°,长江水则在南京穿城而过。
“江河就像血脉,是相通的,我们好像也被同样的东西相牵”,高胜嘉这样形容他跟姚志霖的相识,这对同门师兄弟,因为中医,开启了他们在澳门与南京两地的追梦之旅。
朴素的好感&神奇的凉茶
今年35岁的高胜嘉是澳门镜湖医院中医儿科的一名医生。尽管已经在澳门生活工作多年,但他依然称呼自己为“老广”——出生于广东佛山,讲一口流利的粤语,常年往返于粤澳两地。
学弟姚志霖则是“钟意”内地的“澳门靓仔”,今年28岁,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目前是南京君和堂中医馆的执业中医。
而他们人生轨迹的交汇,缘于对中医的热爱,还有共同的母校——南京中医药大学。
谈及学中医的缘由,高胜嘉表示自己自小就对中医很有好感——“不需要打针”,从这个小孩子都会有的“朴素”好感出发,他又看了很多中医的书籍,从此对中医的喜欢便一发不可收拾,加之南京的名医大家、人才辈出,这让他将目标锁定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并得偿所愿,进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习。
与高胜嘉不同,姚志霖将其喜欢中医的缘由概括为“神奇”二字。“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被爸妈抓去喝凉茶,开始的时候我会想有这么神奇嘛,可是喝完好像还真的蛮管用。”姚志霖说,澳门受岭南文化的影响,讲究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因此街边会有很多凉茶店,自小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他,便慢慢变得对阴阳、五行等中医的理论产生了兴趣。
2014年,姚志霖同时拿到了澳门科技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于对中医的诚挚向往,他最终选择了来南京读书,“要想学到真本领,还是要溯本求源,去内地探寻中医之根”,姚志霖说。
第二故乡&生根开花
8月,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时节,姚志霖异常忙碌,在一位又一位的病人中不停穿梭。
“姚医生,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因为一口“港台腔”,时常会有患者问姚志霖这样的问题,以及他为什么会在南京做中医。“南京是我选择的第二故乡”,姚志霖提到,在内地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病种病症,有更多元化的治疗方法和特色,这些对于提升他的临床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022年,澳门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莫氏中医第四代传承人莫蕙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成为澳门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医生,这对姚志霖触动很大,“莫大夫也是南中医毕业的,她在中医的专业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是我的榜样。”从那时起,他有了职业目标。
姚志霖给自己的定位依然是“学生”,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外,他还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跟随专家学习。从脾胃疾病、妇科疾病到急慢性疼痛等等,姚志霖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着各种病症的诊疗方案。“中医讲究整体辨证,所以我想有机会就多多学习,慢慢搭建起自己的中医治疗体系,能够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另一边,学长高胜嘉在毕业后进入到澳门镜湖医院,成为中医儿科的一名医生。他发现,身边的同事也大都有内地学习的经历,“在广东学习的比较多,也有南京的、上海的”,这也促使他们尝试将在内地学习的经验方法应用到日常的诊疗当中。“比如说在澳门,中医只能开中药,西医也只能开西药,我们现在就借鉴内地中西医结合的做法,开展了中西医的联合查房”,高胜嘉说,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在促进医学发展、提高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镜湖医院出来,沿着镜湖马路一路行走,大大小小的中药房和中医诊所随处可见。“中医在澳门的认可度一直很高,回归以后,又在与内地的交流交往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高胜嘉说,中医的融合发展给澳门的年轻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奔涌向前&双向奔赴
7月6日,高胜嘉起了大早,从澳门经横琴口岸到珠海参加首届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儿童生长发育学术会议,这样的通关对高胜嘉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以前通关都是‘两地两检’,现在只要查验一次就可以了,所以我经常会到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参加一些交流会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胜嘉深切感受到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中医药协同发展的一系列便利和机遇。
2011年4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式落地横琴,成为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面开拓海外市场,一面抢抓内地机遇,协助内地药企完成中成药的转化和出海。
去年,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协调下,广东省中医院的5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获批跨境使用,发往澳门,由镜湖医院接收。“这是内地的院内医疗制剂首次拿到境外的医疗机构去使用,这些院内制剂的引入也填补了我们中医中药临床的用药的空白。”高胜嘉说,自己见证着澳门中医中药的发展,身处在滚滚前进的时代浪潮中,他丝毫不敢懈怠,必须奔涌向前。
1996年出生的姚志霖亦成长在澳门回归后的腾飞时代。在他的成长记忆中,澳门与内地的“双向奔赴”不计其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跨境支付手段的全新升级,还有母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在中医药实验室上的共建共促……甚至就连他自己,都是这场“双向奔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回归以后,澳门变得越来越年轻、有活力,尤其是大湾区的很多政策,让澳门与内地变得越来越紧密。大家多了很多的选择,可以像我一样选择来内地学习,或者是在大湾区生活”,姚志霖说。作为现在在内地工作的澳门人,他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为两地的中医药发展做一些贡献,“现在横琴向澳门的医务人员开放跨境执业,未来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考虑在横琴或者是大湾区,开设自己的门诊部。”
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70周年校庆前夕,姚志霖回了一趟母校,参观了新建成的中医药博物馆。“学长你看,有生黄芪、山里红、野山楂”,他在电话中向学长介绍着学校的变化,也勾起了高胜嘉的南京记忆,“有点想念12点钟B8楼下穿梭的学生,灵谷寺的桂花,汉中路的梧桐树还有鸭血粉丝的浓香白汤……”
一边是中西融合的国际化都市,一边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六朝古都,高胜嘉与姚志霖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奔赴前行,他们因热爱出发,在杏林路上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感知着、见证着、期待着,在传承创新中展现传统文化新风貌,在交流交往中扩大爱国爱澳同心圆。
珠江潮涌,长江万里。此刻,两人又立下了新的约定——为祖国传统医学传承发展而奋斗,矢志求索,顶峰相见。
大湾区精选:
- 2024年12月21日 10:04:41
- 2024年12月20日 15:23:42
- 2024年12月20日 14:52:25
- 2024年12月19日 14:27:03
- 2024年12月19日 14:09:22
- 2024年12月18日 19:25:35
- 2024年12月18日 15:23:36
- 2024年12月18日 15:17:18
- 2024年12月18日 14:46:29
- 2024年12月18日 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