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观察:新时代为什么需要胡公文化?

分享到:

浙江文化观察:新时代为什么需要胡公文化?

2024年11月11日 2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杭州11月11日电(林波 王佳涵 胡立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北宋清官名臣,政治家、改革家、实干家胡则的赞评。

  在新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胡公文化?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范国强在近日举行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2024胡公文化浙江西湖龙井汇”活动中表示,胡公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与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一脉相承,是十分可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主题思想教育、知行合一、为民造福的丰富教材,“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活动合影现场。 主办方供图

  近日,该活动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来自浙江和北京、湖北、新疆、黑龙江等地专家学者与胡公文化爱好者齐聚,探讨胡公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创新之道。

  胡则为官47年,勤廉担当、赤诚为民、忠心为国,百姓敬仰,尊称其为“胡公大帝”。

  循迹溯源,不忘来路。天圣九年(1031年),69岁的胡则因改革盐法,从权三司使(计相)贬为陈州知州。时年43岁的范仲淹也因上言国是得罪权贵,外放为陈州通判。

  胡则慧眼识人,以国士遇之。范仲淹悉知胡则仕途坎坷,忠君爱民,敢于担当,乃为政者楷模,敬之为师长。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千年风采逢明主,一片襟灵慕昔贤。”胡则72岁以杭州知州加兵部侍郎致仕,范仲淹韵诗祝福。胡则76岁时,范仲淹来杭州拜访挚友,即席吟诗《西湖筵上赠胡侍郎》奉送。

  胡则77岁逝世,范仲淹忍含悲痛为其撰写1900余字的墓志铭。

  这篇墓志铭详尽记载了胡则生平事迹与卓越贡献,是范仲淹所撰的墓志铭中篇幅最长、分量最重的一篇,极具史迹价值与时代意义。

  重立胡公墓志铭,一直以来是民心所愿。近日,位于杭州老龙井的胡公碑亭建成开放。

  走进胡公碑亭,只见胡公造像刚毅容光、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造像后方,范公撰写的墓志铭笔酣墨饱、字字珠玑,让人不禁感慨。

  杭州市历史学会会长、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吉军表示,老龙井胡公碑亭在胡公逝世985周年后落成开放,这不仅为杭州增添一处新的文化地标,也是胡公文化赓续与弘扬的重要里程碑,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表示,近年来,胡公文化工作“秉持一个理念”——高举党的旗帜、弘扬胡公精神、助培时代新人、致力人民伟业,成立一所胡公书院、出品一套胡公书籍、提升一批胡公基地、创作一部胡公影视等四项工程,实现胡公文化创新之道。

  展望未来,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张璞看来,胡公文化很有作为,也大有可为,要继续做精做深胡公文化的研究课题,透过历史尘封,揭示胡公文化与宋韵文化,不断提升胡公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把胡公文化打造成浙江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标识。(完)

【编辑:付子豪】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