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今天(28日)在第五届食材供应链创新年会上介绍说,随着餐饮消费需求的不断旺盛,我国食材行业发展稳中向好,食材供应链规模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服务性食材供应链企业市场规模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食材消费规模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8.9%。
随着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县乡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县域市场消费潜能不断激发。1—10月份,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一些餐饮连锁品牌也不断增加县域市场开设新店的比例,带动食材供应链的下沉与本地化发展,提速了农产品上行,进一步推动了食材流通的“大动脉”与“微循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玉鸣:现在即时零售服务增长非常快,我们看到即时服务里面,包括电商直播中超过55%的产品都是食材相关的,通过零售、餐饮、电商等,这些都拉动了食材供应链的快速增长。
另外,食材供应链企业也在加速出海,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1—10月份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额达到826.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我国水产品出口量达到331.7万吨,同比增长1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从企业出海来看,目前中国餐饮门店在国外已经超过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现在中国餐饮门店已遍布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海外的餐饮门店在纷纷布局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以确保食材供应链的质量和供应链的稳定。
提高冷链流通率 降损耗 保品质
专家表示,我国食材供应链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促进食材供应链规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食材的冷链流通率。
随着我国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蔬菜、水果、肉类等产品的冷链流通率,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预计分别达到18%、27%和58%,较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完善,容易造成运输途中损耗,目前我国食材流通中的损耗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生鲜业务占比较大的零售企业,在冷链运输上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物流成本较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玉鸣:现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基本上都是在95%以上,我们可能现在肉类和水产的冷链流通率比较高,果蔬类还是非常薄弱,导致农产品的损耗率也相对比较高。
专家建议,要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创新发展,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力度,打造开放创新的食材产业园区,形成更多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食材产业集群。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我们要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供应链效率。同时我们还应该推动数字化与食材供应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着重建立业务流程的精细化、农业生产的模块化、仓储物流的数智化的运营体系。
另外,我国也在加快构建食材供应链领域的标准体系。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涉及食材领域的相关国家标准达到85项,团体标准超过600项,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6日 19:47:43
- 2024年12月26日 18:37:55
- 2024年12月26日 13:25:23
- 2024年12月26日 13:24:05
- 2024年12月26日 11:23:48
- 2024年12月26日 09:54:24
- 2024年12月26日 07:24:09
- 2024年12月23日 16:37:37
- 2024年12月23日 16:34:03
- 2024年12月23日 16:30:08